石墨会是下一个稀土吗:中国3千元卖几十万买回
石墨行业无序的开采与发展,使其粗加工产品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。不少资金并不充裕的小企业,通过大量出口初级产品以缓解经营压力。多年以来,中国一直是石墨产品的大出口国,在石墨深加工产品技术上的发达国家,则对石墨实行 “以购代采”的战略,并且进行技术封锁。
不可再生的石墨资源,以初级产品出口的方式持续流失。国内企业需要的石墨产品,只能再以出口石墨上百倍的价格进口。
业内人士表示,石墨作为一种前景很好的不可再生资源,应该适当限制其初级产品的出口,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扶持产品的发展上,“不能让石墨走稀土的老路”。
出口量遥居世界
据USGS(美国地质勘探局)数据,2013年探明的全球石墨储量约1.3亿吨,储量前三位的国家为巴西、中国和印度,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,占全球储量的42%。2013年全球石墨产量为119万吨,其中中国生产81万吨,占全球产量的68%,位居全球首位。
我国生产的石墨产品中,绝大部分是初级的加工产品。这些初级加工产品,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,而产能过剩又压制了价格。2011年之前,石墨产量大的初级产品鳞片石墨粉的价格逐年递升,一直到2011年时达到6700元/吨。随后其价格又开始连续下跌,截至当前,石墨精粉的价格较高位时已跌去超过50%。
由于石墨行业内格局分散,以小企业居多,不少企业选择出口以减轻资金压力。
多年来,我国一直是出口石墨初级产品多的国家,每年出口总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0%左右。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,2011~2013年,国内“石墨”出口数量分别为44万吨、25万吨、25万吨。有告诉记者,海关统计的“石墨”主要是石墨精粉,其中度较低的一些产品出口时价格甚至不足3000元/吨。
另有数据显示,2010年时,中国对外出口的石墨产品超过58万吨,而出口石墨产品第贰多的印度总出口量还不足10万吨。
进出口产品差价高达百倍
在我国大量出口石墨初级产品的同时,美日韩等发达国家,却早早把石墨列为了战略资源,严格控制开采。
进口中国石墨多的国家,也是石墨深加工产品的主要供应者。由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石墨深加工的技术进行封锁,一直无法实现技术突破的国内企业几乎没有生产石墨产品的能力。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协会秘书长陈育群表示,“国外的石墨,如果要到中国旅游或者出差,需要经历层层审批。”
由于国内企业产品缺位,石墨产品的需求只能通过高价进口得以满足。初级产品低价出口,产品高价进口,中国石墨产业的损失难以估量。
“主要出口的鳞片石墨精粉,价格低还不到3000元/吨;进口的一些负极材料,可以达到10万~20万元/吨;而一些氟化石墨产品,能达到30万~50万元/吨。”奥宇石墨集团总经理王庆海介绍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石墨初级产品加工成产品后,不可避免会形成原材料的损失。以国外石墨粉做成的负极材料为例,国内石墨、哈尔滨工业大学袁国辉介绍,这类产品的损失比例在80%左右,即1公斤石墨可以做成0.8公斤负极材料。不过,即便考虑20%的原材料损失率,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价差空间仍十分惊人。
鸡西一位石墨企业的负责人还表示,其早年也曾与国内某所院校合作,投资石墨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研发。然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终却不合格,企业因此赔了上百万。且在深加工产品上投入的企业很难获取国家补贴,随后公司就没有再进行相应的投资,而是主要做石墨的开采与初级产品加工。“毕竟这样风险低。”该负责人认为。
初级产品出口应被合理限制
“实际上,黑龙江也想限制出口”,陈育群向记者透露了黑龙江当下的尴尬处境,“但是如果现在立即大幅限制产品出口,很多企业的生存就难以保证。黑龙江石墨企业的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全国高的,如果再不能出口产品,那么对于黑龙江的石墨行业打击太大”。
对于石墨产品的出口,国内石墨、哈尔滨工业大学袁国辉认为,在管控上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:“石墨毕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,不能等到石墨资源流失殆尽才去考虑限制,现在应该适当的控制初级产品的出口”。
鸡西市石墨行业协会会长韩玉凤同样认为,对石墨初级产品的出口应该作出相应的限制,一些石墨产品诸如球形石墨的出口补贴应该取消。
“球形石墨之前还算得上是深加工产品,现在技术发展得很快。球形石墨已经只能算是粗加工产品中相对一点的产品了。”韩玉凤表示。
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荣华看来,完全限制石墨初级产品的出口并不现实。“应该合理地引导,让有能力发展深加工的大企业更好地发展。如果国内有技术发展更高利润的深加工产品了,自然不会愿意出口初级产品。市场化的引导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”。
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[微博]表示,对于石墨产品的生产、出口等问题,国内可以借鉴对稀土的操控方式,将资源整合起来。“不能等到没有资源了,才去整合。政府现在需要借鉴管控稀土资源的模式,进行相应的资源整合与技术研发引导,以免让石墨资源重走稀土的老路”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美国发明乙二醇生产新技术或将推广
- 外媒:习近平的“七项超越”
- 我国科学家证实盐碱土能吸收二氧化碳
- 硫酸行业前景分析
- 我国将建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
- 提高水质的好帮手“聚合氯化铝”。
- 国内甲醇生产成本价差引发关注
- 河南夫妻半夜遭强拆
- 宜昌打造8个磷化工业园区
- “聚合氯化铝”净水级应达到的标准您知道吗?
最新资讯文章
- 下雪了,2023年的第一场雪
- 金元腾化工提醒您冬季来临女同胞要注意8暖
- 北京市金元腾化工不光口号叫得响,实际行动也是这么做的
- 在众多供应商中,金元腾是我们忠实的、值得信任的商户
- 北京市金元腾的产品质量,服务也是的
- 库房
- 库房
- 库房
- 库房
- 库房
您的浏览历史
